人類從來沒有停止追求於天空中飛行的夢想,這可不是空穴來風的臆測,我們可以從古往今來各種科幻漫畫、電影中得到印證。即便我們現在有飛機、直升機……等各種飛行工具,但這遠遠不夠滿足人類的想像。

人類最終極的飛行夢想,應該就是像超人一樣可以自己飛行。但超人最終只是個夢幻,不太可能成真,於是透過個人飛行器獨自飛行,成為退而求其次的選項,隨便舉都可以有一堆例子,比方說像《哆啦A夢》裡的「竹蜻蜓」,或是漫威世界裡的「鋼鐵人」、「獵鷹」之類的。當然,這類的飛行很不安全,一不小心掉下來的話後果相當嚴重。

於是,我們只好再退一步,「一輛會飛的汽車」,這樣也算是自己想要去哪都可以的解決方案。很多科幻電影裡都有這樣的設定,幾十年前的《回到未來》就認為到了我們現在這個年代,應該己經有會飛的汽車滿天空跑了(可惜事實上並沒有);又或者是在《第五元素》裡,我們看到布魯斯.威利駕著會飛的「計程車」和警車追逐,甚至還說出開太空船和計程車一樣的話,這些都是人類對未來「交通工具」的期望與想像。

電影《第五元素》中的飛行汽車,但感覺在空中飛行的交通還是很混亂。(圖片截取自網路)

近在身邊能飛的交通工具

好在,這樣的想像終於有概念機出現了!在今年的日內瓦車展中,Airbus空中巴士就與Italdesign合作推出了未來交通工具的構想──「Pop.Up」。(是的,你沒看錯,就是和波音同為客機領導品牌的空中巴士,他們來「車展」幹嘛?)可惜的是,這個未來交通工具架構在無人機的概念上,沒有辦法自己操作玩出什麼空中追逐之類的刺激事,而且雖然原則上它能讓你在「有限的距離」中想去哪就去哪,但因為它屬於大眾交通工具的一種,所以你的行蹤不再是祕密。

再多的解釋都不如影片來得清楚,我們先來看一段官方的影片:

簡單來說,「Pop.Up」是一個模組化的概念,基本架構由地面模組、空中模組、以及實際乘載乘客的「膠囊」所組成。當你要出門時,藉由像是Uber一樣的叫車app預約,並告知目的地,這個叫車系統會以當時的交通狀況、行經路途的距離、成本的預估考量……等等因素,自動規劃出最適合的路徑及行進方式。

比如說,它先以地面行車的方式載你到定點,然後空中模組飛過來把你乘坐的「膠囊」載走,再以空中飛行的方式載你到目的地。可以想見的是,飛行的距離愈遠,這趟行程的「車資」也愈高(不然全程用飛的就好),所以整段行程的實際行走路線是需要考慮成本的。不過對於常會有塞車問題的大都會來說,這不啻是一個順暢的解決方案。

可預期能實現的夢想

為什麼我們會認為這樣的願景可行?主要是因為用在其上的技術都算是現成就有的。地面模組其實就是一輛電動車的底盤,只有結合「膠囊」後才能行進,它唯一的「自主」功能應該只有「前往最近的充電站」,而這個功能其實和「掃地機器人」類似。雲端自動規劃路線類似Google地圖導航,會計算出最近或最適合的路線,再配合現今已經在進行測試的無人駕駛技術。叫車app不用說了,和Uber類似,只是載具除了手機、平板之外,還可以是像Google glass之類的眼鏡。而那個空中模組則是無人送貨機或空拍機的概念,只是當然體積更加龐大,但並不是完全不切實際的假想,唯一要克服的是飛行載重時所需的電量應該也相對龐大許多。

整個未來交通工具的藍圖都是以電力完成,因此相對環保許多。每個模組都配有電池,可以彼此支援充電,地面模組的電力應該是最充足的,它可以幫「膠囊」充電,而「膠囊」則可以幫空中模組充電,不至於飛到一半就沒電了。

而既然能夠計算出最省錢的方式,大眾交通工具也可以列入規劃考量的範圍內,比方說可以把「膠囊」放在類似高鐵或捷運的「軌道」上,同樣可以避開路面上的塞車但又能以較快及較經濟的方式前進,只要到了最近的「車站」再由地面或空中模組把「膠囊」接走即可。

對這樣「無人化」的服務有興趣嗎?它的概念雖然簡單,但背後要建置的系統可是非常龐大。這並不是單一交通工具的升級,而是整個城市交通藍圖的擘畫,需要串接各個不同的系統才能完成,但至少以目前的科技來說,是完全合理的想像,比科幻電影要真實多了。